農達生化合作案例
news center去年到今年,行情不好,大家都很盲目。想擴大銷量,得到的卻是欠條;想保住前年的樣子,利潤卻總是被壓縮。可謂是,年年都難做,年年難點不一樣。在這種農產品低迷,農資綜合成本上升之勢下,農資經銷商該如何制勝未來了?
營銷的原點是產品,服務的對象是作物(非農戶)。只要這個關系不弄錯,那么我相信可以發現一些機會。
有人會說,農資行業不缺產品啊,同質化的產品一大堆,各種外企到期專利化合物復配制劑一大堆,我們缺產品嗎?缺的是用心做的好產品,缺的是細分領域的領頭產品。在國家政策調控下,筆者相信未來農藥企業一定會壓縮到1000家左右,化肥企業幾十家(看看歐美國家狀態,那些曾經牛逼的肥料公司都去哪里了?)。中國農資企業唯一會做的,就是復配創新,1+2+3,反正加,只要1+1效果大于2,這個復配制劑一定會被數家企業盯上。
所以,說到產品,建議農資經銷商可以給自己再一次選擇機會, ,找有原料優勢的廠家;第二,找同類產品專業的廠家去合作,尤其是十年專注一個類別的企業。或許這些公司都不算大,但一定值得你去合作。
說完產品,說我們的服務對象——作物。近些年,有些經銷商的口號提的非常好,打造成“用戶”的必需品,成為必需品的條件,一是作物剛需;二是細分品類 。理清了我們的用戶,很多工作就很好開展了,你也不難理解,為何一個作物經營好了能爆發出巨大的潛力。大荔的冬棗;駐馬店的花生、中牟金鄉大蒜;烏蘭察布、張家口的土豆;桂林的砂糖橘;冰川的葡萄;文山的三七……仔細研究這些區域作物不難發現,集中作物區一定出席了非常牛逼的經銷商,而這些經銷商的銷售額中某一重點作物一定占據了非常大的市場份額。
近期聽完某家外企關于螯合技術講解,終于明白,之前老說肥料浪費太多利用率低,一直不知道浪費了哪部分!然而,就是這些技術推廣工作,廠家能夠堅持干的少之又少,試想一下,一個省就兩三個人,怎么做推廣?
所以給農資經銷商的建議,深度聚焦當地優勢作物,選擇細分品類 的產品。同時,要用好廠家技術團隊,教好自己的團隊,通過深入一線的實驗示范,認真摸出重點作物的生長規律和病蟲害防治要點、水肥特點,同時找出不同時期產品協同防治的佳時機和效果,做好局部的解決方案。
后要說的,就是打造渠道商品牌。之前說農資產品是沒品牌的,很多人不信,帶了一堆問卷去農戶那里調研,終于信了,某某家賣的那個藥好;那個紅色瓶蓋的藥不錯;那個小瓶的藥不錯……農戶都是在抽象的表達,那怎么辦?做服務品牌。也就是今天很多人在提的服務商,但這個服務商絕對不是全產業鏈型的(搞全產業鏈很容易搞死自己的),這個服務商的要求,一定是在某一作物,某一病蟲害時期,能夠提供絕佳的防治方案。很多經銷商問筆者,我們去貼牌有意義嗎?實話說,意義并不大,幾千個廠家就很難形成終端品牌,你的產品可以嗎?什么可以形成終端品牌?你的局部解決方案可以,如某某保果方案,某某根腐病防治方案。局部解決方案可以有效彌補產品品牌的不足,不信你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