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達生化合作案例
news center另從一個角度觀察農資這個行業,會發現這個行業還有一些習焉不察的怪狀。當然,有些確實是行業惡性競爭誕下的怪胎,導致行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到底又哪兒些“套路”,讓我們一探究竟!
肥料變著戲法賣
近五年的肥料創新,可以用新品大爆炸來形容之。各種代表著新的理念和技術手段的產品如雨后春筍涌現,走訪市場,連一些科班出身的農技人員對名目繁多的產品包裝也直呼看不懂。有一位在肥料行業干了一輩子的老領導曾如此評價:復合肥行業近些年出現了新型肥料熱,而且是全世界熱。
點評:肥料創新無可厚非,但明眼人都知道,如今的產品創新已經夾雜了太多的泡沫,一樣的東西換個馬甲和稱謂就成了新型產品,很可能是忽悠。
賒銷讓人恨又愛
農資行業的賒銷有些年頭了,從筆者了解的情況看,一個零售商每年至少有一半的貨物是以賒銷的方式賣給農民的。要命的是,賒銷之路眼下看起來還遠未到盡頭。有人認為大戶時代來臨,賒銷可能會得到扭轉,但事實是,大戶更需要賒銷,而且一次性賒銷的數額更大。
點評:每到年底,催帳收賬就是農資行業一景。賒銷的危害不言而喻,但奇怪的是,人人都喊著杜絕賒銷,卻又禁不住鋪貨的誘惑去賒銷。一定意義上,賒銷是惡性競爭之源。
營銷就是把會開
銷售就是開會,開會就是洗腦。這是為主流的營銷路子,名目是可以進行包裝的。有的叫觀摩會,有的叫產品推介會,有的叫客戶交流會……近幾年,營銷會有越來越高大上的趨勢,突出的表現就是將原本的訂貨會包裝成行業性會議,冠之以論壇、峰會之名,因為規格和檔次的提升,這類營銷會往往變成了行業事件,因而常常會引起媒體關注,算是比較高級的一種營銷模式。
點評:會議營銷是一種非常高效的銷售方式。有些以論壇和峰會名義召開的營銷會,本身確實也發揮了充當行業交流平臺的作用。筆者的困惑是,所有的企業都熱衷于開會,為什么不把更多的資金用到田間地頭,去做一些更具說服力的試驗示范呢?
專家跑遍全世界
企業要開會,就要搭臺子,搭臺子就得請專家。得益于市場競爭和營銷創新,這些年肥料行業的產學研結合越來越緊密,一些真正的專家正在從書齋里走出來,走進會場,走進田頭,將書本上的知識傳遞給農民,轉化為生產力。但與此同時,極少數濫竽充數的所謂專家為企業充當了吹鼓手的角色,在什么山唱什么歌,誰給錢就幫誰吆喝,造成了肥料行業的混亂。
點評:假專家亂吆喝折射了農技推廣體系的薄弱。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線斷、網破、人散一直被大家詬病,目前基層農技推廣任務更多地被生產企業所取代,利益驅使下的農技推廣很難不變味,公益性農技呼喚歸來。
忽悠團頻頻下鄉來
次聽說農資忽悠團是在四年前,幾年過去了,讓人困惑的是,忽悠團不僅沒有銷聲匿跡,反而愈演愈烈。在大家的印象中,忽悠團做的都是一錘子買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其實不然,以筆者掌握的情況看,很多忽悠團常常冬季在一個地方忽悠完種子,夏天再來忽悠肥;今年忽悠這個產品,明年忽悠另一個產品。幾番下來,既沒有發生了什么重大農業事故,也不見農民大規模舉報。為何?原因就在于忽悠團打的擦邊球:產品本身不會太假,大不了偷幾個含量,包裝做點手腳。雖然沒有合法手續,但一來沒有固定經營場所,執法部門很難發現,二來即便執法部門發現,動用金錢和關系照樣可以擺平。
點評:忽悠團能夠生存是農資市場監管不力的典型表現,忽悠團即便沒有賣假冒產品,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忽悠團的夸大宣傳會將一個市場拖入惡性競爭。所以,打擊忽悠團不是一件小事。